关于蜜蜂

蜜蜂原属于东半球的品种,被称为群居蜂(Apis Melliffera),原产地据说是北印度的亚热带地区,后由此区向欧洲、亚洲及非洲散佈。
蜜蜂起源据估计距今至少已有8仟万年,科学家曾在美国纽泽西州发现一隻被针叶树树脂黏住、树脂硬化成琥珀后的蜜蜂化石,据研究这隻闻名的琥珀蜂(Amber bee)距今至少有8仟万年,甚至有些研究者认为应有1亿2仟5佰万年,也就是当地球上有显花植物(会开花的植物)时就有蜜蜂了。
全世界的蜜蜂种类主要有四种,即大蜜蜂 (Apis dorsata)、小蜜蜂 (A. florea)、东方蜂 (A. cerana) 与西洋蜂 (A. mellifera),而台湾只有其中的东方蜂与西洋蜂。
蜜蜂的身体形态

蜜蜂身体可分成头部、胸部及腹部三部分。头部的环节构造共有4对附属器,这些副器为触角、大颚、小颚、下唇。下唇係与另一双小颚融合而成的,而小颚与下唇共同形成吻部,呈吸管状,用来吸取食物及酿造花蜜,吸管不用时可收起来。
而头部前方的两根长触角,可用来感觉,并嗅闻气味。蜜蜂位于头部的眼睛通常是一双在两侧的大型複眼及在两複眼之间具有的三个小单眼,複眼可观察动静,寻找飞行的方向,和分辨花的颜色。
蜜蜂的胸部具有两对翅膀,前翅较后翅大,两侧的翅膀由细钩连结起来,蜜蜂的翅膀非常适于急速飞行,同时得负起运载食物的功能。另外胸部上还长有三对特别构造的脚,后脚的花粉刷能把身上的花粉刷下并放置于花粉篮再返回蜂巢。前脚则有很少的V形刻痕,排列着毛髮,可用来清理触角。
蜜蜂的腹部主要是保护内脏器官,腹部末端有一根令人惧怕的武器「螯针」,当螯针不作用时,就完全缩入腹部。当人被螯伤的部位留有螯刺者,才是蜜蜂所为,此乃蜜蜂的螯刺具有明显的倒钩,而且其构造上又易于脱落所致,由于体内器官受到损伤,蜜蜂螯刺后,不久便壮烈牺牲了。
蜜蜂和人类的关係

中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出现「蜜」字,足见中国人利用蜂产品也有悠久的历史;2300年前的大哲学家与博物学家亚里斯多德,也曾对蜜蜂做了详细的观察与记录。
以今日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来看,人类不仅利用蜜蜂本身(蜂幼虫)和其食物(蜂蜜、花粉、蜂皇浆),做为天然的营养滋补品,甚至连蜂巢的建筑材料「蜂蜡」,亦发展成多项工业用途,近日人类更发现蜂胶具有医药发展的前景,所以蜜蜂系列的相关产品一直被人们使用来当作药物、食品、及美容品,也使得蜜蜂和人类的关係愈来愈密切。
生物指示剂
英国的环境研究人员把蜜蜂称为「生物指示剂」,主要是因为蜜蜂对于自然界受干扰的反应十分敏感,例如环境污染或农药,蜜蜂对于施有这些毒物的植物或花卉会自动避开,若不小心摄取到后也会在蜜蜂抵达蜂巢前丧命,不会把毒物带进蜂巢,以保持蜂巢内的环境与食物(蜂蜜、蜂皇浆)的安全性。
蜜蜂在生态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自然种植水果的地方,若没有蜜蜂的传播花粉,则大部分的植物将无法授粉并无法开花结果,使自然生态的平衡受到极大的影响。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